充电桩国内外发展现状(充电桩出现的历史背景?)
本文目录
充电桩出现的历史背景?
充电桩主要分为四个时期:1.萌芽期2.培育期3.爆发和洗牌期4.关键发展期又叫新基建时期。
【1】2010年之前为萌芽期
此时充电桩行业还处于探索阶段,2006年比亚迪建立了首个电动车充电站;08年为了满足绿色奥运,建设了满足50辆电动大巴需求的集中式充电站;09年上海先行建成商业运营管理的充电站。总的来说,2010年以前都是小打小闹,以 *** 为主。
【2】2011-2014为初步发展期又叫培育期
这期间充电桩市场由国家主导,主要参与者包括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和普天新能源,且以公共汽车或 *** 内部用车为主,年新增充电桩不足仅几千台,市场规模还很小,以行业摸索为主。
【3】2015-2018的爆发期与洗牌期
2014年11月《关于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奖励的通知》出台,首次将新能源汽车购置环节与充电设施补贴挂钩,民间资本加入市场;2015年《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提出到2020年车桩比达到1:1的发展目标,大规模的投资建设开启,行业爆发,各企业 *** 圈地,促使2015年、2016年充电桩增速分别达到743%、233%。由于扩张太快、趋于盲目,建设标准出现一系列问题,2017和2018年充电桩建设增速也骤降到57%、62%,竞争的加剧导致企业差距拉大,部分玩家出局,行业洗牌加快。
【4】目前的新基建时期
2019年,我国公共充电桩总量达到51.6万台,政策补贴由新能源车向充电设施倾斜,行业逐渐成熟,部分企业也开始盈利,而行业的方向由建设端向质量更高的运营端转移,在技术、市场、盈利模式上将产生变革。2020年3月充电桩被正式纳入新基建,重视程度加大,窗口期也将缩短,在新商业模式探索、新一轮政策指导作用下,充电桩发展新通道开启,迎来新机遇。
储能式充电桩前景?
储能式充电桩在未来充电服务网络体系中将更加立体化,充电方案更以用户体验为中心。随着互联互通标准的完善,充电桩将由单纯的“充电插座”演变为“智慧终端”。届时,充电桩不仅仅是一个充电接口,也将具备与自动驾驶、自动充电、自动停车相配套的智能属性,或承载更多人性化的服务功能,或与生活、娱乐设施相结合,成为智慧城市、汽车网络的重要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