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起诉(什么是刑事诉讼,名词解释?)
本文目录
什么是刑事诉讼,名词解释?
刑事诉讼是指审判机关(人民法院)、检察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侦查机关(公安机关含国家安全机关等)在当事人以及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被追诉者刑事责任问题的诉讼活动。其特征是: 萊垍頭條
1.由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主持进行。 萊垍頭條
2.是实现国家刑罚权的活动。 條萊垍頭
3.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 萊垍頭條
4.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进行。 刑事诉讼主要包括五个阶段:立案、侦查、起诉、审判和执行。另外,还存在特殊阶段,比如死刑复核程序、审判监督程序等。垍頭條萊
刑事二审后还能从民事起诉吗?
可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六十一条规定:“第一审期间未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在第二审期间提起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依法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告知当事人可以在刑事判决、裁定生效后另行提起民事诉讼。”萊垍頭條
也就是说,如果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在第一审判决宣告以前没有提起的,不得再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但可以在刑事判决生效后另行提起民事诉讼。萊垍頭條
刑诉法112条的内容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萊垍頭條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萊垍頭條
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萊垍頭條
刑诉法2021年全文 第109条?
本题的“刑诉法2021年”应该是指2018年10月26日由全国人大第三次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其第109条位于第二编<立案、侦查和提起公诉>中的第一章<立案>中,具体内容为:
第109条 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应当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垍頭條萊
免于刑事起诉是什么意思?
免于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的案件或对自己侦查终结的案件,经审查认为被告人的行为虽已构成犯罪,但依法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应当免除刑罚所做的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处理决定。萊垍頭條
基础是被告人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條萊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