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形容树上挂满了果实的诗句?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杨基《天平山中》

重台谖草初离土,百叶缃梅已满枝。——陆游《小园春思》

送了春归雨未收,雨肥梅子满枝头。——廖行之《鹧鸪天(供寿欧阳景明)》

两头纤纤八字眉,半白半黑灯影帷。

腷腷膊膊晓禽飞,磊磊落落秋果垂。——雍裕之《两头纤纤》

长安人扰扰,独自有闲心。海上山中去,风前月下吟。

引猿秋果熟,藏鹤晓云深。易姓更名数,难教弟子寻。——尚颜《送徐道人东游》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望野》

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陆游《秋雨中作》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破阵子》

赞美果实丰收的诗句

1、浣溪沙·徐州 *** 园中

宋代:苏轼

惭愧今年二麦丰,千畦细浪舞晴空。化工余力染夭红。

归去山公应倒载,阑街拍手笑儿童。甚时名作锦薰笼。

译文

难得今年大麦和小麦丰收,千亩地绿浪渲染了整个天空。天工造化,花朵颜色极为鲜艳。

山简晚上回来时酩酊无所知而被儿童嘲笑,瑞香花花色妖红,气如熏香。

2、禾熟

宋代:孔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

译文

阵阵西风,吹过平原,带来了禾黍的芳香;溅溅流泉,泻入沟渠,打谷场上一片繁忙。

只有它——经过了一年辛勤耕耘的老牛,闲适地躺在山坡上,嚼着草,沐浴着金色的夕阳。

3、喜晴

宋代:范成大

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译文

窗户之间的梅子熟了之后落了下来,墙下的竹笋长成了竹林。

雨不断地下,晴下来的时候甚至不知道春天已经过去,夏天都很晚了。

4、梦江南·兰烬落

唐代:皇甫松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形容果实挂满枝头诗句猕猴桃?

一、古诗句
渭上秋雨过,北风何骚骚。?
天晴诸山出,太白峰最高。?
主人东溪老,两耳生长毫。?
远近知百岁,子孙皆二毛。?
中庭井栏上,一架猕猴桃。?
石泉饭香梗,酒瓮开新槽。?
爱兹田中趣,始悟世上劳。?
我行有胜事,书此寄尔曹。

告诫人们节约,珍惜劳动果实的诗句?

1、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勤俭节约的诗词名句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小处不省钱袋空。——托·莫尔  

4、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范纯仁列传》  

5、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 萨迪  

6、世间的活动,缺点虽多,但仍是美好的。 ——罗丹  

7、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易卜生  

8、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恩格斯  

9、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白居易  

10、奢侈会破坏人们的心灵纯质,因为不幸的是,你获得愈多,就愈贪婪,而且确实总感到不能满足自己。——安格尔

春天结绿果的诗词?

形容果实累累的诗句: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2、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3、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4、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5、若干生命若干春,有所丰收有所贫。

6、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7、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8、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9、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10、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果脯的古诗?

1.果脯随分列,不减到家味。

出自宋代黄庶《辇下会里人子蒙饮》

2.升阶伛偻荐脯酒,欲以菲薄明其衷。

出自唐代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3.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

出自佚名《秦始皇时民歌》

4.白鹿乃在上林西苑中,射工尚复得白鹿脯。

出自唐代佚名《乌生八九子》

描写“大山深处采摘野果”的古诗有哪些?

1、《饵黄精》唐代·韦应物

灵药出西山,服食采其根。九蒸换凡骨,经著上世言。

候火起中夜,馨香满南轩。斋居感众灵,药术启妙门。

自怀物外心,岂与俗士论。终期脱印绶,永与天壤存。

2、《赠袒肩和尚》唐代·杜荀鹤

山衣草屐染莓苔,双眼犹慵向俗开。若比吾师居世上,

何如野客卧岩隈。才闻锡杖离三楚,又说随缘向五台。

乘醉吟诗问禅理,为谁须去为谁来。

3、《相思》唐代·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4、《南乡子·路入南中》五代·欧阳炯

路入南中,桄榔叶暗蓼花红。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素手。

5、《呈陈和叔二首》宋·王安石

数椽生草覆莓苔,一径墙阴斸雪开。

王吉囊衣新徙舍,杖藜从此为君来。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

http://www.gushiwen.org/